新西兰农场排斥中国买家

   近日,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成功获准收购位于新西兰的16个农场。然而,此举却遭到一些新西兰人士的强烈反对。此事不禁令人想起了去年中国地产商黄怒波赴冰岛买地,最后铩羽而归的经历。中国民营企业赴海外买地投资机会增长的背后,其风险同样令人不可小觑。
民众不满中国买家
  “中国人要的不是我们的土地,中国人需要的是资源和蛋白质。”尽管新西兰前政府总理珍妮·希普利一再向媒体和公众解释中国企业的投资动机,希望消除民众心里的不满和恐慌,但近期还是不断有新西兰媒体就此发表文章称,绝大部分新西兰人希望政府不要将农场卖给中国买家。
   1月27日,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鹏欣集团”)收购新西兰16个奶牛场的申请得到新西兰政府的正式批准。这16个奶牛场位于新西兰北岛,总占地面积7893公顷,共有奶牛2.5万多头。
   根据相关文件,鹏欣集团将拥有16个奶牛场的全部土地,以及附属的牲畜、动产、设备以及与奶牛场关联的恒天然合作集团部分股份。为实现将奶牛场未来生产的乳制品销往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目标,特别是满足国内中产阶级对高端乳制品产品的需求,鹏欣集团已经在新西兰本土注册了两个商标:“Nature Pure”和“Pure 100”。为了这笔买卖,鹏欣集团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约合12.6亿元人民币),此外集团还曾承诺在未来5年内继续投资超过1亿新西兰元(约5.2亿元人民币)。
   尽管这一次,中国民企“岛国买地”从竞标到最终成形完全符合新西兰有关的海外投资法案,但是新西兰不少人士依然认为,政府“纵容”这桩买卖不仅危及本国畜牧业及乳制品制造业等,还会让更多新西兰土地“沦丧”到外国投资者手中。
买农场多国有先例
   事实上,赴新西兰购买农场不只是中国人,早在此前就已经有多国企业赴该国做过这类买卖。在过去两年中,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批准海外投资者收购的新西兰农地合共35.7056万公顷。这其中,美国投资者购入25306公顷;德国投资者购买6834公顷;瑞士投资者买下9727公顷;澳大利亚人买了3861公顷;英国投资者买地22600公顷。鹏欣集团是第一个赴新西兰购买农场的中国企业,其购买土地的数量远不及英美投资者。
   另外,鹏欣集团此次在新西兰买地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时长超过18个月。而且,光鲜的商场胜利背后伴随着苛刻的条件,其中关键一点便是中国民企必须与新西兰一国有企业“大地公司”成立一家股份为50:50的合资公司,鹏欣集团对所有奶牛场拥有所有权和负责募资开发,而运营权则完全在“大地公司”手中。
既然如此,那么为何中国民企在新西兰买农场,还会招来反感和猜忌?
两大原因引发猜忌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近日表示,鹏欣提出的收购条件“远远符合”该国海外投资办公室的要求。他强调,鹏欣集团所购买的牧场属于原业主破产后正常的出售行为。因此有该国的分析人士认为,对比之前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投资者并未招致舆论如此反应的情况,不难看出这其中难免掺杂着些许排华情绪。
   针对这样的说法,约翰·基表示,新西兰工党在跟中国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时,对于中国在新西兰的投资,给予跟英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投资者相同的权利。他称,我们不能因为投资者是中国人就拒绝他们的竞投,假如他们未能符合海外投资办公室的规定和条件,我们可以拒绝,但不能因为对方是中国人而作出拒绝。
   另外,也有看法认为,奶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外资进入这个产业自然会引起当地民众的警惕。这次鹏欣遇到的反对声浪,和中海油赴美投资时遇到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它不属于国家对国家设置的障碍,而是竞争对手和民众的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可以设想,如果中国企业在新西兰投资的不是农场和奶业,也许情况会好得多。因此有专家建议,企业可以在今后的合作中,通过和谐地处事逐渐消解有关人士的忧虑和担心。
风险大于机遇
   从黄怒波冰岛买地,到鹏欣到新西兰收购农场,中国民营企业掀起了海外投资开发的热潮。在一些人看来,海外的土地便宜,海外居民购买力强劲,投资土地开发似乎稳赚不赔。
   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海外投资买地虽然看似前景无限,但目前仍面临种种现实问题,如税费高企、投资人不了解当地市场,开发项目可能水土不服、土地比较偏远,开发出来项目无人问津等等。而且更令人猝不及防的是,有时投资本身就会招来当地舆论的反感。
  因此,目前看来,海外买地投资,还是风险大于机遇。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必须做足资本、法律和心理上的全套功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哈勃私语 » 新西兰农场排斥中国买家

本文共1826个字 创建时间:2015年10月6日20:57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