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5-08-19 18:24:21
城南旧事读后感(汇编15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汇编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城南旧事读后感1

我非常喜欢读《城南旧事》,因为它内容丰富,故事新颖。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城南旧事》,二部分是《英子的乡恋》,其中让我的到印象深刻的是《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主要讲了六岁女孩英子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发生的事,以宋奶、秀贞、妞儿、兰姨娘等等这些社会中的低层人物反应出了一个个多彩、丰富的故事,故事的内容跃宕起伏,引人入胜,吊足了读者的味口,故事中有欢喜,也有忧伤,比如秀贞和妞儿,刚刚知道是母友关系随后就惨死在火车轮下,让人伤感。一般小偷疯子是让人瞧不起的,大人也不让孩子接近他们。可文中的英子毫不嫌弃地和他们打交道,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也为他们感到同情,我觉得英子非常有勇气。和英子打交道的人一般都没有好结局,要么被抓住,要么亲人去世。单纯善良的英子就是在这一次次经历中过去,就像坐船,一去不复返,英子的父亲更是在英子还在童年的时候离开了她和她的家庭,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她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妈妈和弟弟妹妹,非常的不容易。结局的时候,城南的回忆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回放,爸爸也去世了,英子也不是小孩子了。

英子的乡恋讲了英子成长后,在台湾过着平淡的家庭生活和对第二故乡北京的回忆,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对旧生活的留恋。书桌、伞、窗户、童玩在我们眼中看似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但在英子眼中却与众不同,富有情趣。作者从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人物和事物既丰富了她的人生经历,又让读者赞叹不已。故事中,有小时候的童玩也有知识和回忆,在童玩的情节里,我仿佛感觉她和我一样都是小孩子,一起嬉笑打闹,一起捧腹大笑,一起欢呼雀跃,在知识中,我明自古代的时候,女子都是要缠足,不然会嫁不出去,甚至被人嘲笑,但会让脚变形。英子在里面同情她们,也为她们打抱不平。我和她的感受也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外篇,叫《窃读记》,我读过它的改篇。读到原篇时我为英子同情,文中的老板是那么的坏,只是看一本书,为什么就一定要买?体现出穷人没钱的无奈,我曾天真地想过:假如书店老板知道当年赶走的女孩是如今的著名作家林海音,会多么后悔莫及啊!我也非常欣常那个店员,为了给英子看那本书,专门给她留了一本,这就是好人的体现。

在我的眼中英子是单纯、善良、勇敢的。她不管人间的险恶,愿意用一颗真挚的心去面对当时的社会,面对杂乱的人群;在物质缺乏的那个年代,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去理解小偷、疯子这些人的内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一般人都不愿跟他们打交道。英子的单纯和善良帮助了她在那个社会生存下来,也帮助了那些人,让他们得到了安慰。这是我值得去学习的地方。

城南旧事读后感2

翻开《城南旧事》,我就仿佛听到了那句句悲凉而有力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送别》讲述着英子快乐的小学六年时光,却也预示着她已不再是小孩子,必须学会独立。

英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妈妈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对英子也是极好,有时也会打骂几句,但也总是“雨过天晴白云飘”,雷声大雨点小。爸爸对英子也是循循善诱,从不打骂。在这样温馨的大家庭里长大,小英子也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好女孩,有着一颗“美丽”的心。

正因为我欣赏英子的个性,欣赏英子的那颗心,所以我也很喜欢《城南旧事》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我们看海去”这一章,也常常因为英子的善良纯真而为之动容。

首先,作者林海音把小标题拿捏得十分得当。“我们看海去”将英子的年少懵懂向人展示得一览无遗。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个天真可爱、活泼烂漫的小英子。

其次,从情感方面讲,“我们看海去”中,小英子从一开始对厚嘴唇大叔的怀疑、不信任,到最后的亲切喜欢,产生了极大的逆转,这是因为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向往纯净生活的心吧!大叔虽然偷了别人东西,做了不对的事,可是他都是为了他那爱学习的弟弟,不想让他因为条件上的不足而放弃学业,这是多么伟大的亲情啊!大叔可以为了弟弟背上偷窃罪名,被捕时的眼神中又毫无憎恨英子的目光,还多了几丝柔情。这更能显示出他那颗善良的心啊!正是因为这两颗心的碰撞,才有了那坚决而纯粹的约定——“我们看海去”!

接着,就是作者描写事情的语言了。《城南旧事》整本书作者没有用一丝华丽的描写,写得都是扎扎实实、朴实无华的语言。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那是作者没有本事,那你就错了。在我看来,恰恰是这朴实无华给了人心灵上的冲击;恰恰是这朴实无华描绘了英子的纯洁善良;恰恰是这朴实无华让人感受到了那时老北京的独特韵味。这不更能显示出作者写作功力深厚吗?

最后,我合上书本,却仍然沉浸在那宁静而又宽广的“大海”里,仔细回味海水的酸、甜、苦、辣,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句约定“我们看海去”,眼前又出现了东阳下傻傻等待骆驼队的小英子,耳边又回响起那悲凉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时,我也挺佩服小英子的,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她那颗纯洁善良的心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如果是我,我会相信厚嘴唇大叔吗?如果是我,我会坚持每个冬日里都等待骆驼队吗?如果是我,我能永远保持初心,做个纯洁善良的孩子吗?书,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脑中的问题却不断浮现……

城南旧事读后感3

今年的春节格外的特殊。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了防止病毒的蔓延和扩散,人们都呆在家里不出门。既然无法出去玩,那就看看书吧,于是拿起我书架上的那本《城南旧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曾经听余光中先生说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可是,余光中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心里的疑问,我继续读下去......

说起林海音,她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这本书是写自己九岁到十三岁时,在老北京城南边的故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写的是老北京的人、物、事、情、景。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惠安馆》和《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两部分,作者贴合生活的笔触和亲切动人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我的童年时代的快乐与悲伤。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部分,让我觉得英子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儿,她和别的小孩子一样,都有着自己童年的快乐。其中还有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有趣,“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在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我觉得人生中的快乐其实有许许多多,就藏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想起小时候,我去爷爷奶奶家,他们给我捧上天,我就像家中之宝一样,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快乐就像人生中的钥匙,可以打开人们的悲伤之门,让痛苦离我远去,我的童年也是一样如此。

《惠安馆》这部分让我觉 ……此处隐藏10136个字……懂好奇的旁观者,观看者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知道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随之结束,她的旁观者的身份也就此结束,在13岁就“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童年的欢乐就是这样短暂可贵的!

读了《城南旧事》后,我不禁感叹道,这本书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回忆录,而是一本名篇佳作,它告诉我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三样“武器”是真,善,美,拥有了这三样,你可以无忧无虑,毫无烦恼的过一辈子,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得到是要花点功夫的。首先真诚,我们要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不欺骗,不算计,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二是善良,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要多为别人考虑考虑,不要自私,贪心。美,是指要去做一个为人好的“美”人,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最后,你就真的是美满幸福了!近期,我也了解到了一个真善美的小故事: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蠋,所以我带两根来给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泊”耳熟能详的旋律又响起了,算是致我已逝去的童年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14

五年级刚开始的一学期,当我们翻开语文书的第一课时,映入眼帘的就是林海音写的《窃读记》,正是因为《窃读记》这一课我对林海音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在寒假,我就立刻阅读了《城南旧事》。

当我读了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心中荡起了的一层波浪久久不能平息。

《城南旧事》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小说,里面主要讲述了英子童年里的事情,这些美好的童年时光五彩缤纷,各种各样,一直陪伴在英子身边。我今天主要讲《城南旧事》里面的一部分——《惠安馆》。《惠安馆》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惠安馆》主要讲述了小英子遇到了“疯女人”秀贞,从英子和秀贞在一起时,从中知道了原来秀贞还有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小桂子。秀贞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孩子,每天都为自己的孩子缝制衣服。虽然这些衣服不是新店里买的,也不是用上等的布料,但是秀贞她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在一件衣服中的每一针每一线是包含了多么浓厚的爱啊!就算秀贞永远都找不到她的孩子,但是我想她还是会苦苦地寻找,一直为小柱子缝制衣服。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充满了跟秀贞一样的爱。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玩耍时,当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我们一家人还有其他人一起开心玩耍时,突然传出了广播声。说是一位孩子跟丢了妈妈,请让我们找找身边没有家长陪伴的孩子可是大家找遍了都没有。所以,园长迅速报了警。当警察来时,那位家长面容憔悴,眼泪像大豆般直落下来,从神情上就可以看到这位家长非常着急。警察、家长还有我们一起寻找,直到夜幕降临。终于功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那位家长找到了,他们深深地拥抱在一起,这是多么浓厚的母爱。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手机上看到,一位母亲的儿子要去打仗,就夜以继日地赶制衣服,当儿子走时穿上母亲缝制的衣裳,母亲和儿子都泪眼朦胧。正如《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记得还有一次,一位女儿生日,可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蛋糕。不过家人还硬着头皮买一点肉,在吃饭的时候,母亲一直给女儿夹肉,希望她能理解,可是家人们一点肉都没吃过。

读了《城南旧事》中的《惠安馆》,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从小爸爸妈妈姐姐都对我很严格,可是每当我生病的时又会常常关心我,每当在冬天时妈妈都会给我做一件衣裳。小时候我不明白,但是我现在长大了,明白了,爸爸妈妈姐姐都是爱我的。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我调皮偷偷跑到楼下去,还出去买了一串冰糖葫芦。那时妈妈可着急死了,到处找我,发现后我正躲在超市里面津津有味的吃东西了。妈妈找到我之后紧紧的拥抱我。虽然爸妈很严格,但也是爱。

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此刻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

城南旧事读后感1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主人公英子的毕业典礼上,这几句歌词最令人深刻,每每读起《城南旧事》,脑海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首曲子,满是离别的味道。

作者能在四十二岁时,把一个六岁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如此细腻,确实是很让人震撼,更值得叹服的是,小说里面基本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作品。也有人会说,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

事都是离别,直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长大了。我比较赞同后一种说法。书的主题是童年,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读者展现了二十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久读便

知觉,《城南旧事》既可以作为儿童读物,又可以供青少年阅读,还可以带领着成年人回味童年,总之它是多面向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之所以被评为经典的原因。

整部小说就是一个离别的过程,与井边的妞儿离别,与惠安馆的疯女人离别,与草坪里的小偷离别,与斜着嘴笑的兰姨娘离别,与朝夕相伴的宋妈离别,与爸爸离别,不断地离别。

众多离别中,最遗憾的,大概是与小偷的离别。在《我们看海去》一章中,英子遇到了躲在草丛里的大叔,听他讲了自己的故事。在英子眼中,他是一个努力赡养老人和供养弟弟上学的好大叔,但他奇怪的行为又让英子

感到莫名的疑惑和害怕。当大叔问起他算不算是好人时,英子答道:“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起的吗?可它从蓝色的天空升起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好人跟坏人,这么复杂的问题,小孩子怎能

分得清楚呢?我们至小就被灌输辨别坏人的理念,以至于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童年之所以快乐,正是由于他们还不会区分好人和坏人,不互相猜疑,不勾心斗角。但是,英子亲眼看到了大叔因偷窃而被逮捕。这一次

的离别,英子应该开始慢慢的对外界警惕,开始看着见陌生人,会思考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

离别固然令人悲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书中的结尾都是离别,但这并不是每个故事的终点,而是通向将来的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愿意与否,身边的人总会慢慢地离我们而去,并不是所有离别都会使人

成长,只有真正理解了离别的含义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离别,真正的成长。就如英子,即使每篇故事的结尾都有万般惆怅和不舍,但同时又趋向成熟,才会有最后面对爸爸的逝去,而勇敢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的小大人。

看《城南旧事》看到的不仅是单纯的离别,更体会到了离别给予人心的成长。

《城南旧事读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