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导游词

时间:2025-09-08 12:20:18
湿地导游词

湿地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湿地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湿地导游词1

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西溪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天然湿地的野趣美景和深厚古朴的文化底蕴,给这片古老的土地赋予了美妙和神秘的色彩。西溪?洪园有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大量的桑基、柿基、竹基、鱼塘遍布,随处是溪流、河荡、泽地。荡中有岛,岛中有塘,港汊纵横,一派“梦里水乡”图景。西溪?洪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常龙舟胜会、十八般武艺”为代表的洪氏文化、五常民俗文化。

01、荆源访古“荆源”为乡土地名,“访古”即追寻原生态之西溪。荆源访古景观由移植的近50幢江南古建筑和五常原有的历史建筑组成,目前有部分建筑已建成,这些古建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人们探寻的脚步,它所拥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风貌,充满着原生文化的魅力,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体现。

02、洪园余韵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时期著名的“钱塘望族”,明尚书洪钟晚年归隐于西溪五常,建洪园,为休憩吟咏之所,槿篱茅舍,小桥横溪,此后洪氏家族在五常繁衍生息数百年,涌现出了洪楩、洪昇等一批历史名人。当年,洪钟承先世遗业,青缃盈积。构书楼,课子弟,闲与老农村翁究晴雨、话桑麻,怡然自乐。此次复建,尽现园内峰石崩云,花木扶疏胜景。体现宁静淡泊、远离喧嚣的归隐文化。

03、艺术集合村城市湿地艺术聚落,该村落以“重拾西溪人文记忆,创造当代艺术聚落”为理念,以西溪大人文历史文脉为背景,利用基地脉络分明、开合有序、野趣横生的湿地生态空间格局,主要包括“梦西溪”、“艺术家酒店”、“艺术创意俱乐部”、“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在内的艺术建筑空间聚落,凝塑西溪人文艺术精神内涵,成为杭州城市不可或缺的当代艺术基地。

04、寿堤“寿堤”是西溪“三堤十景”之一,西溪湿地公园内共有三条长堤,分别命名为“福、绿、寿”,与“福禄寿”谐音。“寿堤”是三堤中较长的堤,全长5470米,寓意与杭州市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标相一致。将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余韵、火柿映波等众多的西溪美景串珠成链,构成了一幅西溪湿地中唯美的图画。

05、五常人家五常人家是体验西溪五常原生态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生动地重现了临水而居的湿地原住民的传统民居、原汁原味的生产工具和习俗,展示了湿地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风情。

06、秋芦飞雪西溪有“三雪”,桃为绛雪,芦为秋雪,梅为香雪。秋芦飞雪所处地理位置在蒹葭深处,四面河流溪水环绕,东面秋雪滩上芦花摇曳,一经风吹,花白而轻如棉絮,随风飞扬,如漫天飘雪。金秋时节,游人可以泛舟徐徐融入芦苇的海洋,也可以登秋雪庵弹指楼,观秋芦遍野,赏芦花胜雪,乃西溪一妙。

07、火柿映波柿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几千年农耕劳作形成的西溪湿地特定地貌。在西溪星罗棋布的池塘的塘基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柿树,光百年以上的老柿树就有4000多株。柿树既起着固堤、护堤的作用,同时也构成西溪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到了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柿子熟的时候,柿叶也变红了,这时更有芦荻互为映照,芦白柿红,令人心醉。游人不但可以在柿林中浴风徜徉,更可以一饱口福。

08、龙舟胜会自古以来,每年农历端午节,西溪四邻八乡之龙舟胜会于此,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至今长盛不衰。相传清乾隆帝南巡江南,曾在深潭口观赏蒋村龙舟,欣而口敕“龙舟胜会”。自此西溪龙舟声名远播。现在,每年端午龙舟胜会,深潭口和五常河道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古戏台上戏曲、武术、舞龙舞狮精彩纷呈,水中几百条龙舟来往穿梭,试比高低,这项象征西溪人勇猛顽强,百折不挠,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湿地导游词2

一、公园门口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在这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5月,朋友们带着美好的憧憬,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运河对岸,是千年古镇界首,它起源于宋代永兴庄,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往今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在大家身后的运河大堤,就是古驿道,在明清时期,界首驿站有站房108间,驿马 匹,其规模超过高邮盂城驿。后来由于运河拓宽,驿站被毁。大家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高邮湖,生态、秀美、神秘的高邮湖,高邮湖是中国江苏省第三大湖。宋代至明代为若干小湖,其中较大的有珠湖、甓社湖、平阿湖等12湖泊,且湖湖贯通。秦少游描写高邮湖曰:“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水域总面积为760.67平方公里,水位5.55米时,水面积648平方公里,苇滩和堤坝面积112.67平方公里。高邮湖属浅水型湖泊,北与洪泽湖水系相连接,南与长江水系相连通,东临江苏高邮,西接安徽天长,为淮河入江水道,水面宽广,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下面由我带领大家坐上游船,前往神秘、秀美的芦苇荡湿地公园。

二、 码头至公园水道段:

各位游客大家请坐好,我们现在开始前往芦苇荡湿地公园。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我们现在走的水道,就是古运河水

道,康乾盛世期间,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下扬州,都是从此而过,后来运河拓宽,被称为“古邗沟”的老运河逐渐废弃,新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主航道。当年乾隆帝就是坐着龙舟,闻到扑鼻的奇香,在此靠岸,品尝界首茶干,界首茶干因此成为贡品,而享誉大江南北。大家看到左侧的这个村庄,叫金灯村,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小渔村,这些渔民们的祖辈来自山东、安徽、江苏三个省市,他们靠打渔为生,后来逐渐靠岸定居。随着国家对淮河入江水道的建设和改造,这个村庄将要集体搬迁到运河东岸。我们现在已经 进入湖区, 高邮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目前已知植物153种,其中水生植物53科131种,野生动物122种,其中省级以上保护野生动物13种,鱼类63种,浮游生物中有浮游植物计7个门类35科,浮游动物计四大类45科159属。最为突出的要数高邮湖大闸蟹,纯天然,堪称天下一绝。来高邮游玩,必观湖光,观湖光,必吃大闸蟹。还有湖中盛产的野味、水产品一直是大江南北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春天 里的高邮湖开阔、宁静、优雅,刚刚睡醒的芦苇,摇着稚嫩的手背欢迎着远方的客人,五月的湖虽然没有丰茂的芦苇屏障,还看不见成群的飞鸟和曼舞的芦花,但当你身临湖心,你就会感觉到水的柔美,湖的神秘,仿佛置身世外桃园,心旷神怡。

三、 湿地公园入口段: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穿过万顷碧波,我们来到了芦苇荡湿地公园,大家知道,高邮湖古时候是由36湖连接而成,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当年甓社湖的湖心,公园园区内设置了《听鸟轩》、《还珠亭》、《陈州桥》、《回廊栈道》、《钓金台》《府门狮吼》、《玩珠亭》、和《在水一方休闲宫》娱乐休闲 ……此处隐藏15836个字……争相斗艳。

环绕湿地,途经白鹭桥、牡丹园、梅园、芍药园、观鸟台、九月湖、龙门桥、百合桥、国际垂钓中心、芦荻桥等景点,目不暇接。相约白鹭桥,极目远眺75万亩洪泽湖湿地保护区,绿波荡漾,百鸟齐鸣。

缺少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色好似“昙花一现”!而今,泗洪让这座城市赋有更多内涵。

2014年以来,泗洪县全面建设古徐城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古徐国文化集中体验中心。分为徐城东区、西区和核心区三大板块,集城市配套、旅游商贸和传承功能为一体,既彰显了以仁、义、信等文化为核心的古徐文化,又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实现了现代生活与古徐文化的完美融合。

2014年4月份,洪泽湖湿地公园景区网站成功改版上线,为游客了解洪泽湖湿地公园、出游洪泽湖湿地公园搭建一个网络平台。

2014年初,对水生植物园、爱情公园、湿地孔雀园、湿地国际垂钓中心、深呼吸通道、金沙泉浴场、千荷园、芦苇迷宫改造,全面优化提升了景区景点品质。

据了解,近来每周入园游客超过2万人。特别是周六、周日双休息日两天,入园游客达1万余人,旅游综合业务收入约80万元,同期增长都超过40%。

湿地导游词15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十景分别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

福堤

福堤全长2300米,宽7米,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位于蒋村港的西面、深潭口港的东面,南接天目山路,北连文二西路,自南向北贯穿了整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为基调、科普特色的文化长堤,沿途串联了高庄、交芦庵、曲水庵、河渚街、洪钟别业等西溪二期主要景点,中间串起六座“福”字桥,分别名为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

绿堤

绿堤是一条东西向的长堤,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鱼塘基上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在绿堤的东部和城市相接的区域就坐落着“一带四区”西溪湿地植物园——绿堤湿地植物群落展示带和包家埭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区、西侧水生花园展示区、东侧水生花园展示区、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绿堤穿越了西溪的核心保护区,自西向东串起了湿地生态植物园和湿地生态主要科研科普项目等,是西溪的一条生态堤。

寿堤

寿堤位西溪湿地三期内,与五常港并行,南北走向,全长约3600米,宽4。5米,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南起五常大道湿地三期入口处,北至文二西路南侧的水上巴士码头,两岸纵横交错的水域,百年的树木码头,形成自然天成的生态景色。将龙舌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隐秀、幔港寻幽、桥亭思母、柿林秋色、村埭田园等西溪美景串珠成链。

泊蓭

泊蓭位于秋雪庵的南面,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轩两组建筑与拈花舫前后呼应,由南向北分别构成三个空间。

烟水渔庄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是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

深潭口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龙舟胜会每年都在此举行。

河渚街

河渚是杭州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在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的东北部,主要入口在西溪湿地的福堤,距离西溪湿地福堤文二路入口四百米左右。河渚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在西溪东北。恢复的河渚街是一条以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民俗商业街,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等。可在茶馆品茗,在商铺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糕团、古荡盘柿、竹笋、西溪鱼制品等土特产,在蒋相公祠堂瞻仰赈济扶贫、乐善好施的蒋氏三兄弟,在古戏台欣赏越剧表演,在龙舟展示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模型制作。

洪钟别业

洪钟别业位于高庄旁,明代成化年间刑部尚书洪钟(字宜之)晚年退隐回籍时,在西溪建造的别业。别业内由宅院(三瑞堂、归舣居、香雪堂、沁芳楼等)和书院(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萝荫阁、抱月轩等)等建筑组合而成。

高庄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之间,是清代文人高士奇(1645年—1704年)的山庄别业,具有典型的明末清中期前宅后园的官宅特点。庄内由高宅、竹窗、捻花书屋、桐荫堂、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

梅竹山庄

梅竹山庄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年—1857年)的山庄别业,他在庄外种植大量梅花与翠竹,其又人性高洁,自比梅竹,又好读书、擅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因此得名。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公园的东南片,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保护区,是一组田园农舍风格的建筑,主要有西溪梅墅、香雪屋、探春亭、共山小筑等。主体建筑为木板面,土坯墙;屋顶作悬山顶,高低错落有致,体形参差变化。景点以田园农舍为载体,以梅文化为内涵,以旷达开远的环境美为特色,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

西溪水阁

西溪水阁位于西溪梅竹休闲区内,是一组文人别业式建筑,居所临水而建,是自古文人墨客在西溪隐居藏书之地。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水阁的墙面,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

秋雪庵

秋雪庵位于西溪河渚湿地最热心的水域,始建于宋淳熙(1174年—1189年)年间,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为“秋雪庵”。民国时期经南浔名士周庆云(字梦坡)重修,是全国诗词研究基地,也是西溪重要的寺庵之一。秋雪庵为两进庭院布局结构,第一进院落中的建筑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功能;第二进院落中至民国初年加设两浙词人祠堂,供奉千余词人名录,门前铺有石板步道。

莲花滩观鸟区

莲花滩观鸟区位于莲花滩区域,面积约35公顷。整体水域比较浅,局部为深水区,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适合涉禽类的水鸟生活。观鸟区内遍布小岛、游步道、林地,为西溪湿地涉禽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是西溪涉禽类水鸟的主要观赏区。

杭州湿地植物园

杭州湿地植物园总占地约55公顷,有4个主厅,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展示了西溪特色的基塘系统、河流、滩渚等生态多样性中的湿地植物;其内容包含了全国范围内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休闲游览、科研科普教育、水生植物的配植示范和引种繁育。

《湿地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